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精选 > 王安石 查看格言:《同昌叔赋雁奴》同昌叔赋雁奴王安石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同昌叔赋雁奴》同昌叔赋雁奴王安石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时间:2024-08-14 08:39:14 来源:人生格言 
《同昌叔赋雁奴》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雁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嗟哉此为奴,至性能恳恻。
人将伺其殆,奴辄告之亟。
举群寤而飞,机巧无所得。
夜或以火取,奴鸣火因匿。
频惊莫我捕,顾谓奴不直。
嗷嗷身百忧,泯泯众一息。
相随入矰缴,岂不听者惑。
偷安与受绐,自古有亡国。
君看雁奴篇,祸福甚明白。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同昌叔赋雁奴》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同昌叔赋雁奴》

雁雁无定栖,
随阳以南北。
嗟哉此为奴,
至性能恳恻。

人将伺其殆,
奴辄告之亟。
举群寤而飞,
机巧无所得。

夜或以火取,
奴鸣火因匿。
频惊莫我捕,
顾谓奴不直。

嗷嗷身百忧,
泯泯众一息。
相随入矰缴,
岂不听者惑。

偷安与受绐,
自古有亡国。
君看雁奴篇,
祸福甚明白。

中文译文:
雁雁无定栖,
随着阳光南北飞。
唉哟,它是奴隶,
至情能悲伤。

人们想捕捉它的危险,
奴隶立即告诉它要小心。
整群的雁鸟惊醒并飞走,
机巧的人却一无所获。

有时在夜晚用火来抓捕,
奴隶鸣叫,火光因此隐藏。
频繁的惊扰让我无法捕捉,
转而责备奴隶不够直接。

呜呜呼号身心百忧,
黯然无光众人一息。
相互追逐进入陷阱,
难道不听者会迷惑。

私自安享或被胁迫,
自古以来就有国家的兴亡。
君王啊,请看这篇《雁奴》,
福祸之理非常明白。

诗意和赏析:
《同昌叔赋雁奴》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描述雁奴的遭遇,抒发了对奴隶制度的批判和对人类自由的追求。

诗中的雁奴象征着奴隶,它们没有自由定居的地方,随着阳光的方向在南北之间飞翔,表达了奴隶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愤。

奴隶面临着被人捕捉的危险,但它们用鸣叫告诉彼此要小心,体现了奴隶之间的互助和团结。

诗中描绘了捕捉雁奴的场景,奴隶以机巧的方式躲避捕捉者的追捕,显示了奴隶在逆境中的智慧和生存能力。

然而,奴隶的努力和智慧往往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他们常常受到惊扰和迫害。诗中提到的“偷安与受绐”指的是奴隶追求一时的安逸和被迫屈服于压迫者的现实,但这种偷安和屈服只会导致国家的衰亡。

整首诗以雁奴的遭遇为线索,通过对奴隶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奴隶制度的批判和对人类自由的思考。诗末呼吁君王关注这篇《雁奴》,以明白福祸之理,警示国家不能依赖奴隶制度,应当倡导自由与平等,避免国家的衰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同昌叔赋雁奴》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tong chāng shū fu yan nu
同昌叔赋雁奴

yan yan wu ding qī, sui yang yǐ nan běi.
雁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jiē zāi cǐ wei nu, zhi xing neng kěn ce.
嗟哉此为奴,至性能恳恻。
ren jiāng ci qi dai, nu zhe gao zhī ji.
人将伺其殆,奴辄告之亟。
jǔ qun wu er fēi, jī qiǎo wu suǒ de.
举群寤而飞,机巧无所得。
ye huo yǐ huǒ qǔ, nu ming huǒ yīn ni.
夜或以火取,奴鸣火因匿。
pin jīng mo wǒ bǔ, gu wei nu bu zhi.
频惊莫我捕,顾谓奴不直。
ao ao shēn bǎi yōu, mǐn mǐn zhong yī xī.
嗷嗷身百忧,泯泯众一息。
xiāng sui ru zēng jiǎo, qǐ bu tīng zhě huo.
相随入矰缴,岂不听者惑。
tōu ān yǔ shou dai, zi gǔ yǒu wang guo.
偷安与受绐,自古有亡国。
jūn kan yan nu piān, huo fu shen ming bai.
君看雁奴篇,祸福甚明白。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