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桌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分类: 重阳节登高饮酒典故
作者简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着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孟浩然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陪卢明府泛舟回作》的中文译文为: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桌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这首诗可以理解为诗人孟浩然陪同卢明府在江上泛舟欣赏景色的体验。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归来和舟行的愉快。诗中描绘了江上的美景和舟行的愉悦,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诗的前两句“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表达了春天回来的喜悦和清流带来的愉悦之情。接着,诗中提到“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描述了舟行中的景色,鹢舟停在江边,江中的烟火点亮了夜空,与星星一起构成美丽的景色。
然后,诗人又表达了他的善行:“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说明他不仅关心农民的旱灾,而且还帮助人们纠正了一些错误的习俗。他的文章被后辈们推崇,风雅之风激荡着沉寂波澜。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陵谷的喜爱:“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桌歌。”他被高岸上的陵谷所吸引,同时欣赏着船上传来的新声歌曲。
最后两句“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未被认可的遗憾之情,也传递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诗人的感受为主线,表达了诗人愉快的舟行体验,同时融入了对社会风尚和个人遗憾的思考。诗言简意赅,用典典雅,展现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怀。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孟浩然 拼音读音参考
pei lu ming fǔ fan zhōu hui zuo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bǎi lǐ xing chūn fǎn, qīng liu yi xing duō.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yi zhōu sui yan pō, jiāng huǒ gong xīng luo.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yǐ jiu tian jiā han, reng yī su hua e.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wen zhāng tuī hou bei, fēng yǎ jī tui bō.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gāo an mi ling gǔ, xīn shēng mǎn zhao gē.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桌歌。
you lian bu cai zǐ, bai shǒu wei dēng kē.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