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大尾鲈鳗》的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大尾鲈鳗》的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大尾鲈鳗》的影评10篇

《大尾鲈鳗》是一部由邱璃宽 / 黄朝亮执导,猪哥亮 / 郭采洁 / 杨佑宁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动作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尾鲈鳗》影评(一):文化总是有差异的

点一下题,嗯,文化总是有差异。

这部片子当然主打猪哥亮,了解猪哥亮的人自然不用说了,大陆可能比较多不知道这边我稍微提一下。

70、80、90年代台湾秀场鼎盛的时期,文化因素,秀场是个特定年代的特定产物,所以它的表演形式还有内容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当时秀场流行着一句话“南猪(猪哥亮)、北张(张菲)、中邢峰;高凌风草上飞,倪敏然总管”猪哥亮主打的是台湾南部区域,南部这边草根性比较重,并不像北部是政治中心,所以猪哥亮这种草根性十足,对于古老的俚语又比较了解经常拿这些来骂人(这在主持人中是少用的)这也成为他的特色。当然也成为限制他发展的一个大因素。(ps:其实我觉得仅仅在南部发展这是不对的,我曾经看过一个采访高凌风说猪哥亮当时刚要来台北发展的时候在迪斯角,当时那些讲国语的是很看不起他的,后来一场表演完了之后老板(四川人)就说“这个猪哥亮太厉害了,太好笑了”,高问他听得懂吗?老板说“听不懂,就觉得好搞笑。”以前我舍友很多听不懂闽南语的看猪哥亮的也觉得很搞笑)。

其实我觉得猪哥亮会红,主要跟他的现场反应能力很重要,从他早期的视频可以看出,一句话他能马上想出来梗。当然他的主持风格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能看到他在跑路10多年后出来还能够转战电视圈,还能在综艺届称王称霸,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其实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

这部电影,可以说就是根据猪哥亮以前的秀场风格量身打造的,在这里他可以大肆讲他的黄色笑话,清高的人可能会说“唉呀,怎么这么低俗”但是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台湾因为娱乐业的发展比我们大陆这边早,也发展得比我们这边好,台湾的艺人更懂得说赚了观众钱能放下身段博观众一笑,这部电影我们不要说艺术成就什么多高的,就当做工作一天之后放松一下吧。至于外省的笑不出来,我刚说了我舍友听不懂的看了都觉得很好笑。

至于情节什么的,我觉得光听到猪哥亮这个名字情节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ps:猪哥亮真的老了。)

本来不想写的。。。短评写不。。。第一次写写的比较烂。。。。

《大尾鲈鳗》影评(二):《大尾鲈鳗》:台湾综艺秀

导演: 邱黎宽 黄朝亮

主演: 猪哥亮 郭采洁 杨佑宁 康康

一个让人内地观众摸不到头脑的名字,若不是在《看电影》杂志上看到这部影片的简介,笔者也不会没头没脑的找来这部电影看个究竟。台湾喜剧电影和综艺节目总有着不可分割的先天联系,本片中很多演员都是台湾所谓艺能届的大咖,但在大银幕上却并不为内地观众所知,康康和猪哥亮的名号或许还有人听过,但其他演员或许是叫不上名字的了。

这样一部电影让人根本认真不起来,或许用一部电影的标准来评价都有失公平,说白了这就是一部台湾综艺秀,将一个个荒诞不经的桥段串联起来,剧情生硬,笑料夸张,全片大部分都是台语对白,看本片对于熟悉台湾综艺圈的观众是一种乐趣,而对于不关注的人来说也是一种煎熬,乐趣的多少全凭看过多少台湾的综艺节目了。

导演用漫画的手法打造了这部东拼西凑的电影,倒也不失为一种恰到好处的方法,如果一本正经的拍摄一定给观众一种假正经的感觉,倒不如胡搞热闹一番来得实在,其中的很多桥段和笑料都太台湾化了,明显的地域差异很难有内地的观众能全部领悟其中的奥妙,好在相信也不会有什么观众看这部电影,为了不浪费时间还是去看看《康熙来了》和《全民最大党》吧。

《大尾鲈鳗》影评(三):我们一直在等猪哥回来。

其实看这部片有90%的关注点放在猪哥身上

因为老实说这部片子连贯性和一些细节处理得真没有很好

但是宽姐第一次拍电影 卡司如此强大(你应该知道为什么) 其他的自然会削减一些

我是完全没有看过预告片就去看了

拜托 猪哥亮演的 不看吗 开玩笑

小时候就被他色色的言语震荡了整个纯真的童年

大概十几年前的我 心目中他是个很有个性(发型)的色老头吧

然后郭采洁 好啦 是我目前的爱

看到剧中一幕她哭的戏码 就和《爱》里面她哭着说自己的不是那一段一样 看着她哭 我就哭了

另一个主演杨佑宁 由于只知道他们的关系(不要问我是谁)但从来没看过他演的戏(长大了真的对台湾现在的偶像剧很不感兴趣了) 但在里面还是蛮好笑的 有一种在用偶像剧的气势去演电影的感觉

接着三朵花 康康 还有舞棍阿伯 英文老师(真的忘记他叫什么名字 不是已经不红了吗 哈哈哈) 黄立X(好 我承认我记性很差 这两人的名字很难记也 记得是大哥就好啦) 还有演猪哥亮身边几个亲信的人物 都是经常在八点档可以看到的(如果你没看过八点档 那真的不眼熟)

不想透露剧情 安怎 老娘就是不透露 不然冰的啊(不要激动好嘛)

这篇剧透来自一名从小受猪哥亮歌厅秀(而且小时候没离开过台湾电视节目)耳濡目染导致长大以后走路很斜(谐)内心是个搞笑派却又想装淑女的闽南地区人士

我爱台湾 爱猪哥亮 爱台文化 还有更多你所不知道的台湾的美好 简直就是主动被吸引

然后老娘现在就在台湾写的这篇内心戏 那些总是抨击台湾骂台湾的心里扭曲的乡民 真的很讨厌你们(不过还是不要浪费时间在你们身上 人各有志)

最后小贴士:这部戏用来笑就好了啦 笑不出来代表...你听不懂嘛 哎呀 废话那么多

《大尾鲈鳗》影评(四):这的确是一部流氓片子

如果有预知的能力,我想我不会选择看这类台湾片,不是它有多糟糕,而是这类片子本身就不是我的菜,就像我不会和鸡婆走太近一样,无感的演员,滑稽的情节,一堆听不懂的台湾方言。

猪哥亮这个名字我知道,但我一直以为是《流星花园》里那个卜学亮——阿亮。因为我从来没有热衷过台湾的综艺节目,印象中的也只是当年每周六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只认识吴宗宪,现在那些什么《女人我最大》、《康熙来了》我都不看,台湾路人十个有七个曾和演艺圈有关,没这批大容量的综艺节目,叫他们上哪去。所以,我不知道原来猪哥亮是台湾综艺界的一个时代标签,我也不知道原来戏中的他几乎是本色出演,三句话不离情色,十个字就搞谐音,荤素不忌,只有熟知他的主持风格的人才能有深深的情感共鸣,而我,只觉得这群人究竟在干嘛。从整个演员阵容来看,综艺气息也是非常浓厚的,全是台湾八点档的熟面孔,康康、王彩桦、黄立成、舞棍阿伯,不过,我真的和他们不熟。

鲈鳗是什么,是一种鱼,不过这里和鱼无关,只是闽南语的谐音——流氓,这的确是一部流氓片子。

《大尾鲈鳗》影评(五):恶搞喜剧

这部片子看了两遍,还是觉得很搞笑。一直不停地给朋友推荐,看文字的翻译,“三小”可以理解为“什么”带点不耐烦的意味的词,这个外国人看了肯定狂懵啊。

很喜欢的一个场景是男主穿着棒球服嘛双节棍自己一个人在运动,台湾很多都这样吗?这可能是很细节的东西了,但是我很触动。因为我也经常穿上运动服自己一个人在晚上慢跑。再来喜欢的是,他们在天台努力练功,最后出来功夫都很厉害,有种闭门修脸最后武功盖世,虽然还没那么厉害那种感觉。

整个剧情很搞笑,闽南话用的很有创意啊。然后很喜欢采洁,她可以霸道,也可以演多情,她那身黑色装备太酷了。我喜欢。要是功夫了得一点那就是杀女了。

已经很长时间了,突然想到才来评论,可能已经没那么融入主题了。但还是写了下来。

《大尾鲈鳗》影评(六):换爸爸呀,换爸爸。穷开心啊,穷开心!

为了不剧透,我就不剧透的剧透下吧。这故事讲的就是一个换爸爸的故事。台湾换爸爸这个事,依然不像大陆认干爹那么复杂!

1.原来大尾鲈鳗是David 流氓的意思。

2.极为不明白这么棒的影片大家却得了一个这么低的分数。可能这一段,我的烂片看的有点多,底线降了吧。因为这部电影之前,我看了一部wwe大战黑车党,名字忘了,反正很傻逼就对了。

3.这片子好在,没有故意的煽情,却有恰到好处的爆笑。那些很多现实中微博上刷出来的段子都以镜头的方式演绎出来了。

4.突然感悟到了火烧屁股那一招原来如此厉害,你没看到,都插出屁了吗吗吗吗吗吗吗吗?

5.里面的女主是郭采洁,突然发现了春哥式的女生也可以很美丽很动人。

6.前面的老电影镜头是个亮点,让我想起了之前看了一个Youtube上的列表,特别搞,全部是台湾cult电影,名字就已经搞死了。

感兴趣的话,自己翻墙看 http://www.youtube.com/user/hungweiji

7.这部电影是邱黎宽导演的处女座,一部处女座就已经拍的什么都有了,你还期待什么?

《大尾鲈鳗》影评(七):纯正台湾的电影

当然,这是纯正的台湾味电影,地道的台湾文化,向所有本土文化电影致敬。不得不说,“宽姐”拍片就是这么大的鲈鳗(流氓)味。

片头采用黑白片方式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前后台湾情况——李登辉选总统、角头开会、狗仔队追黑社会新闻……看到“意难忘”中的“大象”来演抢相机的流氓,台湾、福建的朋友很快就会入戏。

本片三大看点

一、猪哥亮式谐音梗

第一个梗很快就出现——“冰的啦”=“翻桌子”,用的是国语台语谐音。猪哥亮在主持大歌厅时,经常用这种谐音梗,参杂着一些俗辣黄腔逗笑观众。电影从头到尾都不断利用谐音梗,也成为观影者产生猪哥亮式共鸣的开始——“柠檬红茶”不能喝、“梅子绿茶”最好,很多奶茶店集八点送一杯。

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第二个看点的开始是大象的手机响了,铃声是猪哥亮女儿谢金燕的“练武功”,本片讲的是女儿和父亲感情不合,从小缺乏父爱,而现实中猪哥亮和谢金燕也如此。之后黄立成说“一,二,照!”也与现实中猪哥亮跑路(猪哥亮说“出国深造”)互相呼应。

三、文化的时光机

本片从一开始传统文化“驳筊”、找神棍问神明、到后面请孝女送葬、封钉喊“有啊”(或“发啊”)犹如一连串台湾本土文化节大开幕,各种文化大戏。看这部电影,既是外界人了解台湾文化的好机会,又是台湾新一代追寻儿时文化的时光机。

除此之外,“宽姐”也大胆用了诸如“卡昂姆漫画”等各种网络流传的笑话梗,复刻了其他电影如“失去痛觉”、“三朵金花”、“捏爆鸡蛋”等情节,为影片增加各种笑料不断。

由这一系列情节串成的台湾本土喜剧“大尾鲈鳗”,也在经典的猪哥亮大歌厅式脱口秀歌曲结尾,影片谢幕后,似乎又还没从中出来,还停留在儿时一家人围在小小的电视前看着似懂不懂的表演,不知何意的笑料……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