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方程式》是一部由西谷弘执导,福山雅治 / 吉高由里子 / 北村一辉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盛夏的方程式》影评(一):答案——品《盛夏的方程式》
东野圭吾的侦探伽利略系列,从来都不是以精妙绝伦的诡计与推理为卖点。这个系列最大的看点,在于案件背后悲伤的故事,以及怪蜀黍汤川学的古怪性格。由于有汤川学这个物理天才的存在,这个系列往往一开始就将案件的信息全部公开甚至连凶手的身份都揭晓,主人公要做的,仅仅使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破解犯罪手法。甚至到了后来,当作者回归本格派路线之后,明明对人情不感冒的汤川学,却成了人情最大的维护者。
伽利略系列一共有三部长篇:《嫌疑人X的献身》、《圣女的救济》以及本文要说的《盛夏的方程式》。这三部小说,虽然看似没多大联系,但在情感上却是一脉相承,层层推进的——爱情,婚姻,家庭与子女。一部一个主题,将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进行了人世间最悲怆的演绎。
尽管是文学改编电影,电影却始终是不同于文学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所以每当遇到这种改编影视作品的时候,原着党和纯电影论者总会闹的不可开交。文学的魅力在于用丰富的文字表达直达读者内心。尤其是东野圭吾的作品,大段大段的描述性议论性文字总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却都是很难影像化的。而电影,通过声光的融合,营造了可视可听的真实的环境与氛围,直接刺激观众的神经,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是通过文字引起想象而是通过视听的氛围在直接传达。
当然,笔者对于看过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有一种狂热的偏执的成见,如果不能忠实于原着中的情感,不能如实还原原着中的情节和细节,在笔者心中这部电影就一定是不及格的。即使笔者知道这部电影可能是一部好电影。
让我们说回这部影片。没有看过原着的影迷们,也许会觉得影片有些沉闷无聊,情节很琐碎,没有高潮,尤其是影片中的案件实在毫无技术含量可言。这恰恰是东野圭吾写书的特点啊!也是笔者相当喜欢这个伽利略系列的原因。抛出一个案件,毫不费力的将它破解,更多的关注案件背后的情感博弈。情感的复杂度,是伽利略系列最大的看点。
本片中的案情,看似简单,答案却相当复杂,处理不好,一个人的人生会因此而扭曲。
玻璃浦,一个令人神往的海滨小镇,拥有一片碧蓝的海域,以及热爱这片大海的守护者们。故事便发生在这样一个娴静美丽的地方和灼热的盛夏季节。
汤川学在电车上偶遇了恭平,这个小孩却奇迹般的并没有令他如往常般生荨麻疹,于是他对这个小孩也格外的关注。汤川用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引导聪明的恭平走上理科学习和真理探索的道路。恭平也对这个他称为博士的大叔产生了情感和精神上的依赖。然而,意外成为案件帮凶这件事,却在恭平的心中留下一道无法磨灭的刻痕并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恭平渐渐觉察到他的行为可能造成了毁灭性的结果,他急需一个答案,他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真相到底是什么。汤川告诉他,答案需要自己去寻找,也许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是这个盛夏的方程式,答案总是存在。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小孩——成实。成实的父亲重治利用恭平,实施了对一名退休警察的谋杀。这名警察是因为心怀愧疚,为了重查十五年前的仙波案的真相而来到这个小镇的。由于过于接近答案,被重治杀害。
成实其实是仙波的女儿,然而父女却无法相认。十五年前,成实意外杀死了上门勒索的女人,为了不让女儿的人生彻底毁灭,仙波毅然决定替女顶罪。而成实大概也觉察到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回到了仙波的故乡,并且化身玻璃浦的守护者,等候着仙波的归来。
重治,成实的养父,虽然早就有所怀疑,然而在情感上将她当成了亲生女儿抚养长大,所以当那名退休警察找上门时,为了保护女儿,为了守护秘密,重治做出了牺牲。
有什么情感可以让人在十几年后依旧愿意做出牺牲,只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仙波为了从未见过面的仅仅用满月时的照片满足念想的女儿,平凡而伟大。然而这还不足以将这首悲歌推向高潮。重治虽然明知成实不是他的生女,却依旧将她视为己出,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也要隐瞒事情的真相。
为了守护女儿,两位父亲相继做出了牺牲。这出亲情的悲鸣曲,冷却了夏日的热浪。
亲情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血浓于水的,无法否认和抹灭的。而另一种,则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到的,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精神上的依赖。
为了寻找人生的答案,成实,将背负着两位父亲的爱,独自守护着玻璃浦,这片湛蓝的清澈的海。
美丽的谎言与残酷的真相,你会选择哪一个?
《盛夏的方程式》影评(二):人性的方程式
作家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都蛮不错的,改编成的电视剧电影也很不错,而对于这部影片,自我感觉更加的好,原着读起来没有太多的感慨,但拍成电影后感叹拍的很有感觉。
这是一部令人感到温柔又难过的影片,相比起其他的故事,推理的成分较少,推理也没有其他的来的严密,但它更贴近生活,更真实,更多的是描写探讨人情,传达出了人性的美,也让人感到无奈。
故事讲述的是在以美丽的海洋而著名的玻璃浦发现了一具横死的男尸,一开始被认为是单纯的事故,遇上事件的汤川自发地去探寻真相,后来发现该事故与16年前的某件案件有着联系,之后慢慢退出了那段令人感慨的往事,不要太过在意推理手法和剧情,更多的思考人性,会发现这是一部很好的影片。
也通过这部影片,我才知道,原来推理小说不仅仅靠着手法和猜凶手来吸引人,也可以通过挖掘动机和深层次背景下的社会问题批判来吸引人。
看完很感动,看哭了,这片赚了我不少眼泪~~~~( _ )~~~~
《盛夏的方程式》影评(三):乱序的爱与温柔
这部戏有几个重要问题∶1.经常重播1998年画面。2.对手魅力不足。3.福山的冷处理太冷。
《真夏的方程式》故事主线是东京、玻璃浦同时进行,汤川学在玻璃浦进行科学探测顾问,同时“监察”畑川一家。东京都则由草雉和岸谷美砂为主要脉络进行调查。一开始还以为电影主打悬疑,到了中段发现更强调亲情,而到尾段……我睡着前两分钟,是两边都做不好。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经常重播1998年画面。
剧情一开始,便播出一段褪色、多杂讯、黑白只有伞子是红色的画面。我还想,喔,有戏喔。伞子成为通贯全戏的象征,这一点我觉得还不错──至少有些东西可以跟。但其他东西一团混乱……
中学版成实和年轻版节子“一生的秘密”场面至少重覆了三次,每一次透露的内容、线索都会多一点点。导演的目的是∶“次第说明1998年命案的真相”,最初透导观众,犯罪者是“节子”,慢慢把真相透露成“犯罪者是成实”。可是,重播画面拖慢了剧情,令人觉得很沉闷。重播画面的作用是“告诉观众多一点线索”,非“让观众发现线索”。
事实上全套剧唯一采取“发现线索”铺叙的情节,只有“仙波英俊”。可惜,这条应该非常重要的线索,变成可有可无的情节,如果我是导演,宁愿直接把它砍掉,只用间接方式叙述。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三宅伸子死在桥上。读小说时已经有类似疑问,三宅伸子既已进到川畑家中,成实杀人的地点理应是家里才对──冲动是刹那顷,冲出屋外追到火车桥上就成了怨恨,怨恨需要时间累积。
好吧,我就当为了美感而作的改动,不计较这一点。就剧情本身而论,冢原正次惦记仙波英俊杀人案便十分合理──我是不是连最基本的犯案地点也搞错,导致仙波英俊落得如此下场?冢原正次是电影最大的败笔,这一点留待下文交待。
电影一半的时间是回忆1998年,1998年明明是一个明媚的年代,大量的旧片处理却使1998年给人的感觉是1978年,而不是1998年。强烈的时间差别使电影的主线由“玻璃浦──东京都”变成“玻璃浦──1998年”,东京都调查细节用一首MV的时间带过,只看到吉高由里子跑来跑去,被阿伯抽水,她到底在搞什么、为什么要去找阿伯、找节子曾经工作的旧店,不知道。含糊的处理使电影“亲情”此一主题盖过“搜查”,可惜的是,搜查突出只需要用大量对白交待,就能令人满足;“亲情”,情感的场口,对演员的依赖和要求极之严苛,缺乏魅力的演员直接败坏了整套电影。
第二点∶对手魅力不足,拖垮了剧情。
对于搜查、解谜,电影呈半放弃 状态。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犹其是川畑一家的亲情,才是电影的重点。思路明显是延续《嫌疑犯X的献身》,勾勒福山雅治和堤真一之间互相敬重,亦敌亦友的感情。坦白讲,《嫌疑犯X的献身》亮点是堤真一,而不是福山雅治。亦因为堤真一作为对手,福山雅治才可以一成不变地采取电视剧版的演译方式搬上大银幕令观众觉得这家伙真的很棒。
伽俐略第二辑电影剧最后两集,把《圣女的救赎》改成两集连续的大剧场。学弟阿祖虽然不喜欢本应是主角的草雉完全抹杀了,但我不反对这种做法,反而觉得天海佑希实在太棒。最后伽俐略解迷,福山雅治和天海佑希在两张长椅上对话,光是对话而已喔,应该是很沉闷的剧情喔,却不会感到沉闷,而觉得很兴奋∶哇,这两个家伙只不过坐在那边,怎么这么好戏呀。
反观电影,一个具魅力的演员都没有,一个都没有。
川畑家本来就是平凡的一家人,这一家平凡的人呀,除了母亲比较漂亮以外,但也谈不上魅力。回想在问讯室汤川拆穿川畑重治杀人真相时,前田吟眼泡含泪,演技的确很好,可是,很闷,节奏很慢,福山雅治高高在上,前田吟只是含泪。堤真一呢?堤真一在相同的情节下可是透出一股傲气,天海佑希同样也带一股傲气──教授,你已经无能为力了。
前田吟和杏的眼泪只包含父女之间的爱,可是在那一刻,他们应该拥有更复杂的情感,面对受害者的愧疚之情,完全看不到。我完全不觉得前田吟后悔杀死冢原正次,更不认为他觉得自己愧对恭平。喂,老家伙,你也太自私了吧?只想到女儿,完全忽略恭平的感受。如果你这么重视家族,不惜杀人,那么,即使在犯罪那一刻没想到恭平,在汤川学赤裸裸地掀开你内心秘密的时候,自己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对妻子多年的情感、恭平的关爱,那份常人都应该拥有而你作为感情丰富之人更应该强化的复杂心理变化,为什么没能表现呢?
川畑成实的罪疚感倒是与汤川潜水时表现出来,杏慢慢地沉入水中,红伞映现眼前。那一刻的象征意义浓厚,此前三十秒,我睡着了。唉,真是悲伤的告白。非常喜欢福山雅治和堤真一攀山那一幕,潜水明显是该段神来之笔的《真夏》版。可是,前者在疑犯X安排在真相揭穿之前,解谜前情节、角色的张力推至最高;后者是却是解迷之后,剧情本身已经很缓慢了,张力松驰之际进一步令剧情慢下来。
这套戏最应该和汤川直接交锋的角色,除恭平之外就是杏,杏不具备女主角的魅力,虽然她很努力,晒得很黑,潜水了得,只不过在剧本和对白过份平淡之下,她没能够演出暗中和汤川角力的心理战。汤川在捉弄她,她要么表现愤怒,要么表现羞怯,但是,杏退缩了,眼神和对白都没有反击,汤川偷拍她,她应该愤怒的,但是,她屈服了,整个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抱着一种∶“算了,别和他计较,别和他打交道。”的心理退缩了。连小说里面汤川、川畑最火爆性的对话∶“别看我这样,我可是有潜水执照的喔。”也削减了。睡了一晚,我忽然想,其实吉高由里子比杏更适合演川畑成实,不然,换作新垣结衣也可以。女角的错误和《20世纪少年相同》,当年就有人提议起用野田妹(上野树里)演远藤神乃。
另一个最应该有对手戏的恭平,只在初段发挥作用。到中后段,他的出场机会少得可怜。导演好像觉得于心有疚,安排他在酒店内奔跑,作出补偿。结局时他坐在汤川旁边,福山对他说那几句话就显得无力了,因为,这小孩除了小孩以外,什么都不是。我不觉得电影中他是一个主要人物,可有可无,份量及不上川畑重治,重要性也不成实。川畑一家的剧情很沉重,相对恭平的轻松,似乎,汤川不必刻意大老远跑回去跟他讲那段说话,随便写一封信,交给酒店人员,转交恭平不就得了?更奇怪的是,他们住的酒店,住客非常多。拜托,就是因为没有住客,所以玻璃浦才让资源开发公司有机可乘进行开发调查不是吗?噢,偏题了。我想说的是,假如我是导演,索性大刀阔斧,把主角由福山改成恭平。用小孩的视点看大人世界的光怪陆离。没有人敢这样做,一个都没有,因为大家都以为我们入场是为了看福山雅治的……呃,这是没错啦,但红花也需要缘叶…嘛。
第三点则是福山雅治的问题。要说问题好像也太严重,应该说,优点变成缺点的教科书式示范。
看电影之前,读过U Travel的福山专访。他认为自己年纪增长,故此次演译伽俐略,较前次温柔。还刻意疏远演恭平的小孩,避免他无法入戏、影响效果。当时我还觉得温柔的汤川正好符合小说编排。结果是,福山的处理手法太冰冷了,冰冷到没有人性的地步。
没有人性好像说得太重,但事实的确如此,福山在电影后半段的行动,不太合理──他没有必要这样做,无论责任上、情感上。福山演的汤川学,那份孤高冷傲,无疑非常精湛,前半段与小孩的互动,也显得有点儿温柔了、改变了……的假象。去到后半部他和川畑一家,无论在解迷或者其他部份,都过份地冷漠。甚至见到仙波英俊,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然而,就动机而言,汤川学选择拜访仙波英俊的动机,不止为了,更为川畑一家。他对他们理应存在一丝温柔才对。可是,后半段他没有表露出相应的温情、怜悯、体谅,却又不觉得他正指责川畑重治“你是杀人犯,你害了恭平一生。”他只是纯粹叙述真相,顺道给时间导演重播“1998年川畑重治酒后吐真言”。在这儿,汤川学应该是配角,但是,福山雅治的冷傲实在太抢戏了!川畑成了配角,角色之间的平衡歪斜,剧情沉闷异常。更可怕的是,汤川和仙波英俊会面之后,川畑节子完全失踪了。这家伙,背夫偷汉,惹下绪多麻烦,她才是罪魁祸首呢拜托,怎么可以不见了?一点戏份都没有?
过冷的处理也使得最后汤川在火车站向恭平说的那段话不合理。后半部感觉不到他对川畑家的感情、仙波英俊的感情,所以前文认为他写一封信给他更加贴切──在火车上读信回忆汤川的温柔……
重温《嫌疑犯X的献身》,福山面对堤真一的冷傲几乎相同,可是,那当下看到福山在友情和真理之间挣扎。由是推论,对手的魅力仍是相当重要。全剧最具魅力,最抢戏的演员,反而是出演冢原正次的盐见三省,他的眼神多么凌厉呀!眼睛单单扫过川畑节子,她就心慌了,盐见也丝毫掩饰不了老刑警的锐利气质,我则略嫌他对白太多、戏份太多、太突出,使得川畑杀人的理由和动机过于充份,削减了悬案气氛──嘛,反正这部戏也不卖解谜,开场即说出谜底,直接把伽俐略的神级推理枪毙掉。
批了一大堆,最后该指明,《真夏的方程式》之所以沉闷,实是牵一发动全身。过多的回忆画面,令节奏缓慢。福山雅治就似一个游手好闲,暑假没事干游走在一个问题家庭之间,拆散别人幸福的念对白机。这家人,平凡不过,简单不过,有一个秘密,犯了一个错。福山即使不出手,也不至于有问题。要说他出手是为了小孩,理由亦过于薄弱。
只不过这套戏还是有令人欣喜的地方。我非常讨厌的吉高由里子和草雉的互动中,说出本应是懒散、没什么责任心、时常埋怨现况的打工族草雉的对白,令我赫然发现,这家伙异常适合演草雉。可是,电影没有栗林生,所以,始终无法避免那家伙的边沿化,纯粹是一个纹眉浓眼妆女司机,连柴崎幸那份想帮助却又无能为力的戏份也完全没有。
另一个我很喜欢的场口,是汤川、恭平和重治在饭堂吃纸火锅那一段。那一段镜头经常、过于频繁地切换到重治侧着的脸上。他的戏有点儿过火了,手脚停顿,好像很害怕观众看不懂似的。汤川拨开恭平试烧杯垫确实出乎意料之外,我还以为他会冷眼旁观。加上重治倒转恭平放回原位的锁匙,已经有足够的理由令重治自首。
这部戏犯下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情感上我觉得责任归于导演而非编剧的福田靖。可是对照小说,许多重要对白遭削灭以致角色冲突不足,都应该是编剧无能之过──一个经验丰富的编剧难道连那句对白能删,那句对白不能删都无法判断吗?只是另一个问题∶配乐,则是导演的问题了。配乐非常突兀呀,突兀到没有办法忽略它的存在,拜托,在海边没听到海浪声,夏天没听到蝉声。唯一合格的配乐只有审问室那段缓慢的结他而已,毕竟那是伽俐略的招牌配乐呀。
当然,另一个可能性是我无法体会电影用粗劣的转折手法表达的主题──亲情,尤其是父爱。因为我有些同事看完,facebook说她哭成了泪人,也有专栏作家第二天就在报纸上大赞亲情感人“但电影的资讯量太多”。离开剧场时,亦听见其他观众询问朋友,电影在讲什么?为什么“嗰个肥佬趴系个细佬女张床到”。小苍白听见,嚣张说∶“唓,我一早估到个犯手系边个啦。”
人的感受力,果真是千差万别……呀。
图文原载∶http://housescheung.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html
《盛夏的方程式》影评(四):汤川越发温油了有点不习惯
汤川这部里一直表现得超温柔,让我有点儿不太习惯……草薙的一直酱油着,他和小正太的爸爸出现让我恍然穿到了ataru……OJZ
吉高的小烟熏夺走了她出现时候我所有的眼球……泥轰女人真的会画小烟熏上班吗公务员小姐?
结尾让小正太感觉到了自己做了什么,这点改动我觉得跟原着他意识不到的懵懂各有所长,电影需要说得更明白可以理解。不过汤川最后的表现是不是少了点儿什么……东野老湿一贯的三观不正 ,《嫌疑人X》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会被石神感动到泪崩;这部里为了女儿蹲监狱的生父也就算了,母亲一直在包庇也就算了,养父为了女儿杀人也能理解,但是为了女儿利用别家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就不需要好好爱护了是吗,再懵懂的小孩子也会长大的啊。
《盛夏的方程式》影评(五):悲伤的故事
我比较排斥看比较血腥的片子,尤其是在晚上看,包括愿意看的悬疑推理也是如此。所以如果不是闲着没事,我是真不会在晚上看这部悬疑片凶杀片的。哦,凶杀片往往我默认会有些血腥的镜头的。
但是盛夏的方程式还比较不错。里面也有杀人,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的美丽,尤其是玻璃域的美丽风光,基本就是本片的基调。我依旧保持着观看悬疑片的心态来期待故事的进展:发生了什么奇怪的杀人啊,有什么奇怪的手法啊~~之类的。不知道在书上看本本故事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但是从电影来看,整个的作案手法还是比较的“传统”的,没有什么特别奇怪的手法。
但是,更让人动容的,是影片中的“爱”。父女之爱,夫妻之爱,日本演员演绎的非常深入人心,而且的确是东方式的爱:含蓄,不张扬。反观大陆的某些演员,无论古装现在,碰见爱的人离去就撕心裂肺的喊:不要啊,然后配以姗姗的泪水,总会让人觉得别扭,见多了就仿佛大陆的离别之伤就只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演绎。
看完之后查了查,原来这部电影竟然被评为东野先生最悲情的小说,不知道有没有之一。有空去看看。
《盛夏的方程式》影评(六):背负爱和秘密继续活下去
昨天熬夜看完了伽利略系列最新一部电影《盛夏的方程式》,依然逃不脱东野式“爱的意义”。看到一半时忍不住哭了,2013年的汤川学毕竟和5年前不一样了。
最开始就是一段摇晃的主观镜头,伴随着粗重的呼吸声、在雪地奔跑发出的沙沙声,暗淡的画面中出现了唯一的一抹亮色——大红色的雨伞从天桥晃悠悠落下,旋即被急速驶过的火车一卷而过,天地一片大雪茫茫。
然后是木然的少女和强作镇定的母亲,母亲反复地强调“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刚开始我以为是母亲害怕婚外情暴露所以杀害了当年知情的朋友。随后场景换到了现在的玻璃浦,为找寻真相而来的警察突然死亡,再加上母亲躲闪地眼神以及手上的伤口,好吧我承认我被误导了。然而随着之后回忆的三次重复,一家人各自的秘密被慢慢挖掘出来。
两起杀人案的凶手都不是母亲,但追根溯源,最后都是因为她。(我没有看过原着,以下为我自行脑补的剧情。)
29年前,美丽的少女是店里的宠儿,多少男人拜倒在她石榴裙下,但她却在日渐相处间爱上了有家室的温柔男人,无论多么的情难自禁他们终究也无法跨越世俗的鸿沟,或许他也爱她,可他无法抛下原有的家庭。终于少女选择了爱他的男人而不是她爱的男人。之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日子的平静在13年前被骤然打破。恋慕温柔男人的另一个女子在无意间发现了男人钱包中的照片,嫉妒不甘的情绪一涌而上,再加上穷愁潦倒的生活,促使她在某个雪夜不告而来。结果开门的是独自一人在家的女儿,女人和女儿之间爆发了一场冲突,女人的到来加深了女儿心中早有的猜疑,眼看她带走了全家福扬长而去,可能的后果让女儿胆战心惊。所以她不顾一切地冲出去,一时冲动杀死了女人。在电视上知道了一切的男人时隔十年后重新联系当初的爱人,为了自己的亲生女儿顶罪。更不可思议的是,13年后女孩名义上的父亲为了维护家庭,将寻找真相的老警察杀死。
作为一切源头的节子,和东野故事中的其他女人有一些不同。东野笔下的女人大多是“恶女”,美丽且聪明,例如雪穗;而节子则空负美貌,实则傻。该果断的时候不果断,事情恶化时只会手足无措,两次杀人她都不是凶手,只能跟在丈夫女儿的背后,企图用时间来掩饰罪恶。重治是“喜当爹”的典型,自卑又自傲,欣喜于和女神的结婚,孩子出生前后的各种细节由不得他不去怀疑,但他却只能在醉后喃喃自语,与其说他是为了维护家庭不如说他是为了维护自己男人的自尊。他其实是相当自私冷酷的,毫不犹豫地利用一个11岁的孩子帮助自己完成杀人计划,难道只有自己的幸福才是幸福吗?成实其实很可怜,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父母做下的错事本来就不该由她来承担。少年时的一次冲动成为她心上的伤疤,随着时间过去看似痊愈,其实却越烂越深(如果当年选择说出真相的话,作为未成年说不定关几年就出来了,也不至于成为一生的包袱)。就像标题所说,到最后她必须背负这样沉重的爱和秘密继续活下去,连一个赎罪的机会都没有,这其实比坐牢还惨。她确实做错过,但不该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再来说说故事的另一条线,汤川和恭平的故事。2013年的汤川已经不是2008那个汤川了。在面对过好友石神这样的事件后,对于汤川来说,已经有所改变了。第一次面对石神,他还是坚持说出真相,这是“进”;而第二次当他面对仙波和重治,他选择了“退”。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因为恭平。在整个事件中,恭平可以说是最无辜的一个了,他的人生在这个夏天被改变了,聪明的恭平在之后已经有一点意识到当初自己的行为了,如果没有汤川,他的人生就真的会扭曲了,为一场本不应该是他背负的罪孽(在这里一定要痛骂重治,这样利用一个小孩子,怎么说都太过了)。
“这个暑假,你学到了很多。所有问题必定都有答案。但是,答案不一定马上就能推导出来,今后,你也会体会到这些,我也是如此。但是没必要着急,只有我们自身有所成长,就一定能摸索到答案。在你找到答案之前,我会陪你一起思考,一起烦恼。不要忘记,你不是一个人。”
这是汤川最后对恭平说的一番话。当我知道在遥远的远方,有一个人在默默支持着我鼓励着我,和我一起思考一起烦恼,一直关照着我。我们之间有一堆连大人也无法看懂的数据,有一个不一样的夏天,这样想的话,大概就可以了吧。
《盛夏的方程式》影评(七):以爱为名的犯罪
今晚刚把剩余的三分之二看完,写些东西聊以回忆。
这是一部充满夏日气氛的电影,案件发生在拥有蔚蓝海洋的玻璃浦,一个美丽的地方。一家小小的旅馆,一件看似意外的谋杀案,牵扯出了十多年的过往,观赏完毕,莫名的悲哀感涌上心头。
家里的每个人都藏着秘密,都为保护同一个人,可以爱之名的犯罪,终究是犯罪,不管理由是什么,还是扭曲了那个人的人生,还是触犯了法律,虽然那伟大的爱让我动容。
之前接触过《神探伽利略》系列,挺喜欢那个严谨又不失人情味的魅力大叔,带着淡淡的温情,揭示案件背后的动机、故事,但依然坚持自己内心对真理的追求,永不停息。
如果一开始大人们选择坦白,放弃隐瞒,那后来无辜者的死是否可以避免?成实是否可以摆脱内心无尽的愧疚?恭太是否会依然天真地快乐地放着美丽的烟花?可是如果啊,是世上最美也最残酷的词。世界,永远没有如果。无论结局多么令人唏嘘,发生了的,已无法挽回。
以爱为名的犯罪,虽一时从身体上保护了她,可心理上的折磨,一直都在。若是你,你会怎么做?
《盛夏的方程式》影评(八):汤川学的温柔
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电影案情字幕,第二遍专注花痴教授。
那么下面,还是先来花痴教授吧:
1.灰银二色小马甲,背影很销魂,正面很孕味。白衬衣西裤挽裤腿凉鞋,嗯,腿毛特写赞。在海边做实验放水火箭就是33的动作大片,太帅不解释,然后但是不过,躺下来时那圆滚滚的大肚皮哦,像白色的海狮在岸边打滚~~黄昏实验归来,前襟汗湿一圈的白衬衣,仿佛能嗅到汗味和海水的咸味,男人味好重啊。
2.总是打不到的士的教授,回旅馆后狂脱衣,然后打开衬衣领口抱着风扇自high,全然不顾现场两位女士的感受.......我想说,原来教授你也会热的呀,都真夏了,还三件套。
3.福山的表演真是脱胎换骨了,完全可以撑起一部电影,和嫌疑人x相比是质的飞跃。或者应该说,不止是撑起了一部电影,而且演得很不错。
然后是这部电影戳中我的点,汤川学的温柔。
电影结尾字幕后,是我最最最喜欢的部分。恭平对教授的回忆和思念,离开之前怎么都找不到教授,要哭出来了,最后却发现那人主动来车站送别他。电影开头用杂志占位要和他保持距离的人,主动拿开了旁边放着的杂志示意亲近,“你不会是一个人。”离开的火车上,讨厌理科的少年,珍而重之完全看不懂的实验数据资料,“数据,回收,发射......”满满的都是对教授的思念和孺慕之思,一个个放飞的水火箭,是这个暑假最珍贵的回忆。OST强戳泪点,温暖感动满溢。
最后其他:
1.案件:关于亲情,有泪点,没什么想说的了居然,电影里都说完了。
2.杏。看预告的时候不喜欢她,看完很喜欢,很美很天然生气勃勃,演技很好,这姑娘很不错。
3.草薙照例酱油,和汤川连面都没见上,只能通过电脑屏幕谈(案)情。但是我有留意到,电影开头的深海里,有两条Nemo,一条叫福山雅致,另一条叫北村一辉,他们一起快乐生活在美丽的海底,游啊游游啊游......
4.吉高眼线太妖娆,戏份少,存在感弱,只能说不过不失吧。
5.大海很美丽,深海更美丽,ost非常棒。
6.最后的潜水,好像不是汤川本人啊,脸不像,而且太短,难道是替身吗?潜水上来,杏姑娘是比基尼啊,教授你居然全包只露出手臂......
7.偷西瓜和超级干乱入是必然的。
嗯,我要争取电影落画之前去看第三、四遍~~
《盛夏的方程式》影评(九):对小孩子放电是不好的以及东野的狗血真是无人能敌
作为福山叔脑残粉,光是看到福山雅治方方正正的四个字和汤川学潇洒的三个字就已经把持不住了。
汤川教授归来,虽然也并没有期待如同嫌疑犯X的献身一般惊艳,不过也算是张满意的答卷,也刷上了东野一贯的狗血。东野的狗血奥义常常在于:这连环的悲剧其实大家都是因为爱啊!真正可恨的人一上来就已经被捅死了啊!不过好在此片家人羁绊父女情深狗血得还算比较正常,不像秘密已经狗血到变态的地步了。
水下的镜头真的很美。成实在承受了两个爸爸如此大的牺牲之后,潜水时慢慢沉到海里,我正感叹面对这种现实果然还是活着更难,所以终究是活不下去吗,她突然浮上来开始嚎啕大哭。这一串镜头和处理大概是全片最高水准。杏晒得好黑。
汤川教授被设定了geek属性,但我逐渐越发觉得,其实教授的情商秒杀你们一片人好吗!正是由于对于科学精神的信仰,才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能够更加轻易地走出伦理人情的困境。而且教授虽然秉承科学实用主义懒得搅和人际关系,但“爱”什么的他还是懂的好吗!所以他会去负责到底,不让无辜被牵扯进来的人走上扭曲的人生。所以才会跑去车站特地等,那样笨拙地去安慰困惑的孩子。汤川教授真的很有人情味的。
“知道真相,然后自己做出选择”。这么简单道理真的震耳发聩啊。要经济还是要环境掐了这么久的问题,无非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客观地承认事实,却也不否认美的存在,自己做出选择,自己承担后果。教授看着调查船最后还是开入了海域,若有所思,却又终究没有说什么。公正和真实,才是最难做到的。即便是中立的教授,感受过那篇海域的美,看到开发终究也是心痛了的吧。
嗯,正经完了开始发花痴。讨厌小孩子明明是教授的高冷萌点,可是遇上一个不会让他起荨麻疹的小盆友这么温油的教授也好萌啊!因为你游泳不太远又会晕船所以给你造了水火箭啊!扔了自己的手机拍海景给你看啊!在海里跟你视频电话啊!看不清楚屏幕那兜头一罩优しい得要苏成渣了啊!Doctor Yukawa最后连小学生作业都帮你交了啊!美其名曰培养祖国下一代科学素养,完成暑期实践,这明明是最前沿最高端的把妹技能好么!!!阳光沙滩滚床单,哦不,是阳光海边水火箭,白衣洒落眼神认真的汤川教授啊啊啊!小朋友你太小不懂什么叫欲火焚身啊!不过小朋友你在高铁上的碎碎念表明你很有痴汉潜质啊!姐姐很看好你啊!说要陪你一起思考不会丢下你一个人的汤川教授,已经把我秒得再起不能了。。。
.北川叔虽然我知道你又是出来打酱油而已,不过你穿西装这么帅你们家玉之丞知道嘛?
《盛夏的方程式》影评(十):最萌CP
饭上A团之后,更深入地了解了很多新词,其中之一就是CP。我不记得在接触B站之前是否有接触过这个词,现在问了之后发现这词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流传开,看来应该是综艺节目带动的。
我对CP的理解更倾向于两个人,无论男女老少,哪怕一人一狗,只要有默契,看着舒心,他们就是最佳CP,是外人无法插足的一种和谐状态。
盛夏这电影里就是除了A团各种CP外最萌的一对,别误会,不是教授跟吉高,是教授跟那个小男孩。
一直不喜欢小孩子,不论在影视或者现实生活中,我都没有发自真心觉得,我特别喜欢一个小孩子。这部电影里面小男孩却是我印象最深,也最为喜欢的一种形象。看aiba的my girl的时候,差点没看下去,因为小孩子太懂事儿,乖巧得太过头了,父母温柔的人,生出的小孩子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电影里面的小男孩一个人只身去亲戚家过暑假,带着各种疑问,遇到了对小孩过敏的教授。傲娇的教授为了解决他的十万个为什么,放着会议不参加,跑去海边,跟小男孩做一系列微小的实验。小男孩躲在黑毯下的各种尖叫,这才是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小男孩跟教授吃晚餐时,小男孩想实验带水珠的纸片盖在火上面,会不会燃烧。教授最后迅速打开了纸片,因为已经知道事实的他知道这个结果,与被人利用杀人的小男孩做出的事情的原理是一样,若是小男孩知道了实验结果,同样也会想到,当初他的举动已经是一种谋杀行为。他不想小男孩这么快知道这个事实。
喜欢看东野圭吾的推理是因为好奇每个罪犯犯罪的原因。我不在意怎么犯罪,有没有逻辑,我只在意这个理由,为什么要杀人。据说盛夏的方程式没有超越嫌疑犯X的献身,可在我眼里是同等的,盛夏更是为了某一个人的奋不顾身,只不过比起陌生人的羁绊,他们的羁绊更理所当然。
好犹豫,被改编的东野圭吾的影视是先看电视呢,还是先看小说呢?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