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是一部由押井守执导,兰斯·亨利克森 / 凯文·杜兰 / Melanie St-Pierre主演的一部动作 / 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影评(一):最终也没明白丹南的实验目的
整个星球历史就是一个实验,但是没有达成预期目标,项目主管输入一段指令启动了数据清除程序(显然旧实验室以后还有用),然后就完了……结尾关于实验目标的台词太隐晦了,加上翻译问题,原意更加雾里看花。
人类历史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网上看过一个段子。霍金一次去欧洲参加研讨会,期间当地正在推动颁布一项法律条文‘禁止把鱼养在曲面鱼缸里’,因为鱼会看到不真实的完全扭曲的世界(还好我家鱼缸是方的,可惜我家不在欧洲)。霍金觉得,如果鱼中出了一位鱼顿或者鱼因斯坦,通过扭曲的物体运动总结出一套物理定律,那么该定律也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所有物体运动都能通过定律计算预期结果。那么如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正确的,光速就是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的,就是我们的鱼缸。
我认为宗教和科学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解答我们从何而来,向何处去。显然对于这个目标宗教已经领先科学很多了,但最终带我们见到造物主的必定是科学。
《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影评(二):看电影能不能带上脑子?
我是刚才看完的,晚饭前看到押的新片出来了兴奋地不得了,据说这个是他15年的梦想,以前被腰斩过一次,但是我看完却没有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惊艳,也许是太晚完成,也许是没这么多钱,很多东西缩水了,我就当做一个缩水版的看吧,他似乎在制作这么一种电影,介于动画和电影之间的风格,运用各种光和滤镜,刻意将画面单纯化,不知道是不是做动画太苦了?还是做好莱坞式的特效没这么多钱,这电影绝壁是简省了很多
这电影看起来整个像一个游戏开场CG一样,让人赶脚后面似乎还有剧情,这只是个开头,但是你错了,这个电影没有续集!让我们探讨一下这个电影讲了些啥子,一个克隆人发现自己是别人的小白鼠,好像是这样,但问题是,电影的开头就告诉了我们,这些人都是神创造出来的子民,结尾跟开头也没有什么区别,女主领悟了什么?这电影究竟是怎么回事?
也许很多人要骂了,说这电影怎么怎么垃 圾,就像上部的那个东京无国籍少女一样,我要来洗白最喜欢的押井守,坚决抵制你们这些 无 脑 喷 的,自己 脑 残 就不要出来乱喷好吗?
我并没有完全领悟这个电影,押井守的电影要完全领悟是要看很多遍的,但是我可以说一些思路,最后的真相和开头的世界历史有什么不同?答案是最后女主招致了加尔姆的毁灭,这就是不同,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加尔姆人本身的存在问题,他们战斗死亡,但是记忆被保存下来换了一个躯体继续战斗,有趣的地方在哪?他们是永生的,也就是人类的梦想:不死,但是他们虽然是永生,在别人的眼里,他们时间却是停止了,当造物主开始毁灭他们,加尔姆的时间才开始流动,这是个悖论,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没有死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死,像个程式一般永生和像影片的最后面对无法打败的造物主,瞬间死亡,这都是个地狱般的抉择,这就是加尔姆人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女主望了一眼蓝星,我觉得是隐喻地球,那人说造物主又做了新实验,大概是在地球上做实验
生与死也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人类是要面对死亡的,但也要面对生存,两者都有面对,我是觉得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像程式一样活着
人类的发展的过程也很像这些加尔姆人,分成各个国家,相互争斗,也许到最后一些国家灭了其他国,但那又怎么样呢,人类不过是造物主的玩偶,宇宙中的微尘
这就是最后女主为啥这么悲伤,她领悟到了,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押井守是日本动画三大师的最后一位,他的电影都是拍给核心粉丝看的,没有知识没有大脑的人是根本摸不着毛的,但是你们不可以因为没看懂就侮辱大师,现在能看到他的电影已经是三生有幸,以后的时代也不会再有押井守,这电影票房暴死是肯定会暴死的,因为我知道,观众们没有一个能看懂的,全尼玛大 S B,然后他们没看懂就各种骂
《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影评(三):所以这次鸭子真的也要晚节不保了么?
看罢预告片,心里有股担忧隐隐作祟——作为押井守赌上自尊心的最后作品 Garm Wars很有可能无法比肩攻壳,甚至会造成票房与业界口碑两失的尴尬局面。
首先画面效果肯定要遭人诟病。柔光打得太特么猛了,3D特效还停留在“光晕传奇”宣传片的水平。攻壳在业界受到热烈追捧,跟起率先3D混合2D效果的运\用分不开关系,可是现在观众的眼睛已然被好莱坞的3D特效惯坏了,这种游戏画面只会造成观众观影不适。
再者,创意也会被人唱衰老调重弹。其实如果Garm Wars十年前不遭遇资金连锻炼而流产,能如期上映的话,影片的创意和理念还是可以像攻壳一样领先业界,风骚十几载的。问题是这片子比《阿凡达》晚了七八年才上映。尽管本来这两者就是一部原定于98年押井守联手卡梅隆推出的3d混2d推出的映画,结果押井守这边资金链先断掉,于是十年之后有了风靡全球的《阿凡达》,让卡梅隆捡了个大便宜。现在“Garm Wars”就算得以上映,不明真相的广大观众,估计只会以为在模仿卡梅隆的“阿凡达”。
最后,仍然担心票房的问题。鸭子作为导演 监督的映画,即便是95攻壳,在日本本土,票房也是平平,与之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美市场狂销百万的录像带,也算叫好不叫座的典型了。《Garm Wars》的企划曾一度迫于万代的投资断掉而不了了之。十多年后企划在加拿大片商注资再开,考虑鸭子对于市场一贯“爱看不看,不看就滚”的态度,即便是在导演光环加持下,这次的《Garm Wars》能否收回成本?或是复制攻壳收支平衡,赢在口碑?还是票房与口碑双输,鸭子从此心灰意冷,导演生涯就此画上句号? 最后一个结果当然是本质鸭迷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海外饭们尽量支持支持票房跟正版吧,中华炮也会与字幕组一起与乃们同在。
《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影评(四):转折点?
名字是够俗的(让我想起了最后的气宗这种烂片),剧本也有点落俗套的,架空世界(没后面神使简要“介绍”的话)背景给的太大,在没有前传或观者没看过小说,还没有某人强行解说的情况下,要一下分清电影里繁杂的异世界的名词还有些吃力,但是我依然会给4分这电影因为场景和音乐,没有开头的那段我估计又要弃片了,虽然蛋疼的柔光让我不断在脑海里浮现出《300》的肌肉满满的景象,但是整篇都其实都是在讲他们的神,而且情节也略偏史诗,机体设定也是走protoss 的风格,所以再想想这种科技宗教般设定下的神话风格特效也未尝不可,估计以后战锤4k出真人也应该是这种风格吧,若拍成starship那种写实风格,那皇帝传教也太没基情了。
押井守的动漫看了挺多(虽然从不记导演名字,攻壳也没看完),作为80后被强制洗脑过。所以看这片的时候愈发觉得是来自11区的本子,和欧美的科幻风格真的差异好明显。这点其实挺高兴,因为私下以为很多本子的动漫从来不是给儿童看的,而是电影技术和成本限制下想象力的妥协体,虽然在老辈人眼里永远是和喜羊羊无异的东西。那么这片可以看做是本子科幻史诗剧本真人化的转折点吗?
还有就是妹子挺美的特别露出精灵耳的时候,但是欧美人演亚洲科幻的剧本果然还是欠点什么,总觉得不够细腻,11区的人来演又太用力,而天朝人演得话暂时有点作,所以作为二次元先入为主的我们这一代,果然看三次元都怎么也顺眼不了。。。。。
《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影评(五):不好评分,还算可以吧.
2014年,科幻奇幻动作电影《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 | Garm Wars: The Last Druid》
开始的音乐和画面感觉棒棒哒,但是仔细看吧,画面大柔光实在是太难适应了,犹如开了10级美颜。。场景也是一样,尤其是空战的时候这样的光效感觉就非常不舒服了。
估计是世界观太大,影片又非常的仓促,名字又尼玛难记。。所以我一路看的是非常的懵逼的。
但是这个神弃设定我还是非常喜欢的,空战还有打斗的场面,还有操控室里的科技感也不错,就可惜了这个剧情弄的不好,支撑不起这个架空的世界观。
:真 人不如狗系列,狗狗好可爱 ,哈。还有这个是新的一代 科技德~,好出戏。
--我是懵圈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6/10分),其实还算可以,喜欢这个类型的可以看看。
《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影评(六):这是部向早期经典科幻、动画甚至游戏致敬的片子,有浓厚的时代背景,我想很多评论者并不了解。
如标题所言,这部无论你多不喜欢的科幻电影,其实并不浮浅。包括它的画面风格、旁白、故事描述风格、造型、元素等等,称其为时代的告别之作并不过分。
首先说明,我不是押井守的粉丝,虽然久闻《攻壳机动队》的大名,但始终没看过,完全是做为一个科幻迷和普通观众的角度。这部片子是百无聊赖中无意看的,之前对剧情导演之类完全不了解,也没报什么希望,本以为是部7、8流的低成本渣片。但开始的画面就让我唤醒了久违的记忆,因此一股脑看下去,甚至连看两遍。
究其原因,它致敬的东西太多了,几乎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从早期欧美硬科幻、蒸汽朋克美学、死亡风格、有机机械生命体、沙丘和欧美经典游戏、到日式虚无主义、攻壳系列、包括后来的机甲系列等等。
关于画风柔光,那个时代涌现了一大批超现实硬科幻风格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种既让人不适又无法忘怀的吸引力。它们有独特的风格,背景荒凉或没有背景、匪夷所思诡异却又鲜活的设定,蒸汽机械元素大行其道,黑暗、昏黄的色彩充斥画面,甚至有些画纸本身就是昏黄陈旧的颜色。
印象最深的几幅画作因为年代久远根本无从查找,现在我唯一能找到的是吉格的异形系列原型画,《大都会》黑白德国版。另外一部法国黑白动画《国王与小鸟》虽然故事与此无关,但里面的机器人也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包括宫崎骏在内很多日本漫画家和作品无不深受影响。
而最后的德鲁伊广受诟病的昏暗色泽、柔光镜造成的模糊感恰恰是那个时代独具一格的科幻经典风格的体现,以至于对此了解的人一眼就会被被吸引。那种无法形容的昏暗末世风格体现了蒸汽时代的遗风,新动力的发明带给人无数幻想,并且是前人无法启及的,甚至包括当时这些作者也只能勾勒出一个模糊的大概。能施以细致笔墨的只有机械或主体本身,悲观情绪和荒诞风格的融入则给予它们独特的视角。可以说这种风格无论从什么时代看都有其魅力,并且现在依旧影响着今天,只是电子网络的革命令新新人类不了解,冲淡了它们的存在感罢了。
其他日本元素和虚无主义相关的大家多少了解些,在此不多赘述,只能说涉及的元素太多了。欧美电影、游戏相关的:《黑暗之蛊》、《异形》、《沙丘魔堡》、《机械迷城》、《银翼杀手》、《生化危机》、《寂静岭》、《时光机器》、《童梦失魂夜》、《天空上尉和明日世界》《机器人9号》等等都与此片有共通之处,有兴趣的观者去看看就能理解。
虽然故事的架构没有展开,不像欧美系世界那么细致庞大,带有明显的日式虚无风格,但也恰恰是一种经典日式动漫的特质。所谓神的创造理由和几个部落包括巨型机器人的设定,无非是虚无的人类形而上写照。带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却又不详细描述,倒可以让观者产生更多联想。从我个人的角度理解,部落战争无疑影射人类历史,克隆人的无感觉影射人的麻木,个体的反叛追寻答案代表少数清醒和敏感的人,而悲剧结尾则预示人类原罪导致的宿命无法改变。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以现在来看立意并不算新,但融合了诸多元素、观点并能结合的不错,亦属不易,堪称一部告别怀念之作。有共同记忆的人可以收藏,对此不了解的人感兴趣的话也值得一看,包括相关的衍生作品其实深入了解也蛮有意思的。
一点小联想:
片头旁白画面:黑岛系列游戏。
六翼战机:原型应该来自埃及的圣甲虫,日本的独角仙。
背景:沙丘魔堡、人猿星球。
里面的大大小小的战舰:最接近的原画是很早以前看到的,无从查找。类似的是太空堡垒、变形金刚、骇客帝国里的,其实它们都有更早的原画原型。
法庭和人体连接装置:骇客帝国。
双核圣山:异形1飞船的残骸。
巨型机器人:国王与小鸟、天空之城中的机器人和魂狩的结合体,当然类似恶魔骨翅或爪子的原型太多了,尽可引申。
德鲁伊:令人无法不想起生化危机里的电脑系统小女孩,跟日本很多动漫中的类似角色的结合体。没脱面罩时又令人想起星球大战系列。
德鲁伊的蛇身:变形金刚、骇客帝国里的机械。
生命之树:魔兽系列、博德之门
《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影评(七):漫长的告别
首先不吐不快的是,电影旁白和游戏 黑暗之魂1开场CG 太像了
黑暗之魂1 CG: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5NTA5Mzgw.html?from=y1.2-1-99.3.3-2.1-1-1-2-0#paction
其次是我看到星战星战星战....银翼银翼银翼...沙丘沙丘沙丘...
整个故事情节也是心不在焉,一些剧情转折设计幼稚到傻缺
好看的部分是对峙,是对白,不过这也不是重点
有个印象,押井守在自己谈论攻壳机动队的时候貌似说过,大致意思在创作过程中,总觉得制作的内容和银翼杀手非常相近,一度有些沮丧
...
那这部号称20年累积的电影就有些意思了...所以(不知道你懂不懂原因,我也懒的写了)我的一个推测是这是一次告别
漫长的告别
《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影评(八):给没看懂的人:简单剧情简介
本剧评不涉及影片质量,仅仅根据我自己的理解,顺序给没看懂的人梳理一下剧情。
故事发生在一个遥远时间的一个遥远的世界,一个强大的文明到了这个星球(可能是人类文明,或者任何一个极其发达的文明),他们创造了生态系统和G人(本片出现的所有人,除了面具萝莉都是G组人),把部分自己的科技教给了他们——这就是为什么老人说:我们的科技都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好像在时间的一开始,我们就存在了。这是因为这些科技比他们还早出现。
创世文明让G人来管理这个世界,并按不同的能力把G人分为八个部族,渐渐的G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体现为他们开始给万事万物取名字。创世文明认为这是个坏现象,按老人的理解就是他们“嫉妒”。当G人开始给创世神取名字的时候(Danan),创世神就离开了这里。
创世神离开之后,G人的八个部族开始互相攻伐(可能是创世神的设定),G人被创世神设计是绝孕的,无法生育,但是给了他们快速克隆和意识下载来保证兵员生生不息。这个体系被称为“生命组”,比如说女主卡拉,作为一个生命组成员,每次死掉,意识都会被下载,然后从休眠蜂巢里复活一个一模一样的克隆体。
这些部族间的战争是虚假的,目的仅仅是让G人们“没有未来”,用战争打掉多余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同时由于技术受限和不能通过生育产生具有突破性的个体,所有从历史的观点看,他们的历史是静止的。
就这样N年后,创世神要在这个世界附近再开一块试验田(星),为防止G人的世界干扰新实验,他们决定把G人和他们的文明灭掉。首先他们派了个机械萝莉——德鲁伊,G族人认为他们是能跟创世神沟通的人。
萝莉的名字是马拉克,目的是到“双重之地”(Dual Land)把自己接入创世神留下的数据核心,激活创世神留下的巨型机器人来灭掉G组人。
首先萝莉找了一个小部族的老人(这个部族擅长信息技术),这个老人同时还带着一只神狗,这种狗是G族人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是创世神的设定)。这让这个老人在无论哪个大族都是座上宾。于是老人利用这一点先让天空和陆地两大族打了个天翻地覆,两败俱伤,然后用嘴炮收获了:女主——天空族的战斗机驾驶员;男主——陆地族的陆军军官,会开坦克。这俩人都很能打,而且同样对自己世界的本质存在疑虑,因而脱离了自己的生命组;一辆陆地族的坦克。
条件齐备,一行人前往“双重之地”,到达,现有一些比较小的机器人来攻击主角一行人,被蒙骗的男女主帮着老头拖时间,把机械萝莉接入了数据中心,男主也为了消灭一台机器保安死了(由于他脱离了生命组,所以他无法再复活了)。接入之后,机械萝莉原形毕露,先是摁住老人,想把自己下载到他的脑袋里去,因为可以通过老人的生命组感染整个G族人的意识网络。下载受阻,因为老人一直念叨着自己的名字,和一路上跟男女主的经历。
然后女主赶到,打死了机器萝莉,但是下载已经完成了。萝莉借老人的身体跟女主对话,解释了来龙去脉,然后女主打死了已经行尸走肉的老人,防止他的神经被机械萝莉利用。
最后机械萝莉启动了创世神留下的巨型机器人兵团,G族的各个部族联手,为生存而战,男女主打开了潘多拉之盒,但是也阻止了机械萝莉入侵生命组,留下了希望。
《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影评(九):太过一般
因为有过押大 很长时间的浸润,可算半蒙半猜,看“懂”了大半。就是因为相信导演独特的表述方式,所以才有押井守这个独特而鲜明的形象,整部影片也就意料之中的效果吧。
不想说哪里不好,也不想说哪里不错,熟悉导演风格的观者也只是单纯的希望能看到更为惊艳的东西,别人既然选择了这种电影表现成效,你也有选择不看的权利。导演既然选择用柔光来表达未世混沌的状况,这种概念性的东西,难不成非要搬出像美式大片那样清晰而科技感十足的概念性未来才行?如此,又该批判押导的盲从了,总有一些人喜欢引经据典的批观论点,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内涵”,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式而单纯的否定他人的表达方式,总想看自己想看的东西,总想听自己想听的声音,稍有不适,便开始倒吐口水,什么时候都希望自己,希望他人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这就是我所想说的话. 对了,还有一点,最后那个人偶头就不能处理一下,导演你还给了个特写镜头!我嘞个去。。。
《最后的德鲁伊:加尔姆战争》影评(十):从另类的角度来理解
从某种另类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片子:
有一天一个/或多个‘神’玩了个高智能化的游戏,也不知道是游戏情节太重复了还是怎样总之他AFK了。
游戏中的AI按照游戏时间进行剧情,(假设游戏的剧情就是杀来杀去,为了保证玩家啥时候上线不会没怪打程序会自动刷新‘小怪’然后几个AI间杀来杀去;通俗一点就像),不断重复不断更新,在游戏时间N年之后,NPC自相残杀的游戏即将触发通关条件(8种族只剩下3个)
胜利者即将出现之时AI茫然了,因为不是玩家,游戏胜利的价值并不适用与游戏内AI,于是开始寻求人生意义。绑架了GM的AI(德鲁伊)
妹子想要把‘神’(玩家)找回来然后给人生找点意义,老头想更改获胜条件从而不至于游戏结束然后GG,
总而言之结果就是触发了开发者怕AI进化过度设计的玩家保护程序,也可以说是玩家保护机制(比如说哪怕玩家AFK了什么的,有的地方也还是NPC进不去的,比如说Dota 大本营见人秒的那啥。只不过Dota里面设计的是静止的,而电影里面的巨人【巡逻NPC】,然后用电缆限制移动范围)
结果AI练级太久LVL 100 + 把巡逻NPC屠了,然后玩家保护机制被破坏Trigger了游戏结束的清算。(因为玩家保护都能被AI砍掉的情况下,代表着玩家回不回来都没啥意思了,还不如直接游戏结束回来重开呢)于是系统爆兵(数据内部崩坏)摧毁了所有的AI, 重置游戏。
.
至于狗狗为什么这么神么....这可是作者家的狗,NPC你们再不长眼,惹毛了作者的狗呵呵,你懂的。
而跨越各种次元,3次元,游戏背景次元,电影次元 的这条狗,某种意义上也影射了 现实世界。
人类所谓的风俗以及宗教,究竟是从何起源?
我们看电影时也许有过感慨,为啥一条狗能如此神!狗狗的加护居然能仲裁生命?
而‘外星人’看我们人类的宗教又也许就像我们看这部电影一样不理解。
= =好吧,然而我并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于是就这样吧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